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中醫藥“出國”漸破局企業更加注重科研先行

2017-10-25

在國内緻力傳承、發展上千年的中醫藥文化之餘,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中醫藥企業試圖将中醫文化和旗下産品推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市場。在一路磕磕絆絆中,中國中醫藥企業、研究機構逐漸意識到,中醫藥要想成功走出國門,讓更多歐美等國的人口接受并認可其在預防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必須科研先行,科研數據是通行證,療效最有說服力。
 
  逐漸破局
 
  中醫治療費開始納入報銷
 
  上個月末,2017中國(澳門)傳統中藥國際合作論壇在澳門召開,全球中醫藥領域的權威學者和企業行業代表齊聚,評估傳統中醫藥在歐美國家的市場狀況和發展空間,商策中醫藥文化進入西方國家新思路。
 
  雖然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臨床研究數據支撐,中醫藥進入以循證醫學為主的西醫國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但并不代表中醫藥在這些國家是沒有市場的。歐洲理事會歐洲藥典傳統中藥委員會委員王梅認為,歐洲一些國家對中醫藥文化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比如對傳統植物藥比較認可的德國。另外,在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後,歐洲其他國家的國民對中醫藥的關注度也有所提升,對于一些沒有辦法預防或沒有更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如腸胃病、癌症晚期、高血壓等,當地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中醫療法。“推拿、拔罐、針灸等外置療法也比較受歡迎,荷蘭還将一些外置療法納入醫保。一些中藥制劑顆粒,在當地也是被接受的,如闆藍根、七星草等等。”
 

  歐洲中醫基金會副主席Ramon Maria Calduch也介紹道,歐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逐步了解到中西醫體系的區别。他說,中醫最大的特色是把病人當整體來觀察,而不是隻看個别生病的器官。西醫觀察的是生病的部位,沒有想到這個器官生病或對其進行治療會會影響到其他器官。“在慢病領域,中醫對比西醫,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現在在西班牙,政府沒有正式立法明确中醫的地位,中醫人才培養在當地屬于職業教育。”據其介紹,過去七年的時間裡,先後有12家廣安中醫診所,以及一所中醫院校在西班牙成立,當地有些慢病患者已經習慣用中醫來調理身體。除此之外,歐州一些地區消費者對中醫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的另一個體現是,原來中醫藥治療需自費,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商業保險開始對中醫診療進行部分、甚至是全額報銷。

 
  達成共識
 
  科研結果是“敲門磚”
 
  對于進入歐洲市場,并非每個中醫藥企業都有這種勇氣。王梅說:“歐洲國家對中醫藥的态度并不排斥,門是開着的,怎麼樣走進去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她介紹,在歐洲市場上有十年使用曆史的産品,可以免去臨床研究這一環節。她強調,對中醫藥企業而言,其産品進入歐盟的瓶頸往往在于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和GAP(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
 
   “大夫覺得很好的藥沒有經過老鼠點頭的也是通不過的”。目前來看,中醫藥企業對于臨床研究先行已經達成共識。北京振東研究院副院長秦文傑指出,振東藥業在進入歐美市場過程中,一直堅持科研先行。“除了弄清用藥治療機理,也是通過這個過程,讓歐美的一些醫學研究學者逐步接受中醫藥。”秦文傑強調,歐美人不認識也不理解中醫藥理論,要想走出去,必須科研先走出去。不僅于此,她還建議邀請國外的專家來主導科學臨床研究,“讓國外的科學家研究中藥,理解中藥,才能夠走出去。也就是說,通過他們的學者來研究,用他們更容易理解的語言思維方式闡述藥品的治療作用機理。”此外,秦文傑認為,企業還是要練内功,要有人才儲備以及情懷,“花10、20、50年的時間未必有讓人滿意的結果。但必須要有人去走這條路。”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德權出席論壇時表示,希望更多的中醫藥企業,結合臨床用藥情況,開展中醫藥的循證醫學研究,最後拿出數據來說明中醫藥的療效。
 
  中醫體系研究不能丢
 
  任德權表示,青蒿素是中醫藥開發的典範。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中醫藥産品做研究,但擔心中醫藥體系研究乏人問津。“這是尤為重要的,這套體系不能丢,如果丢了就等同于靈魂丢了。”
 
  對此觀點,企業代表也是認同的。“傳統中醫藥要出新很難,原因在于理論舊、評價方式制約發展、臨床學藥效評價理論也沒有創新。中醫藥沒有很好的藥效學評價模式。符合中醫理論藥效研究模式也很少。”秦文傑表示。
 
  記者了解到,對于企業走出國内的需求,國内一些科研機構已經有所關注。中國澳門、廣東珠海等地政府已搭建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這一平台,幫助中醫藥企業走研發、資料申報、資金引入等,以開拓中醫藥國際市場。